后期来看,在产地生产、进口煤没有明显增量的前提下,国庆节后将逐步进入煤炭冬储期,电厂阶段性存煤陆续开始,叠加大秦线秋季集中修将在9月底至10月中旬展开,主运煤线路几无运能扩张可能。
中国进口炼焦煤744万吨,同比增长35.8%。8月以来,随着中央环保督查组第二次回头看行动,受环保限产的影响,山西地区部分煤矿以及洗煤厂的停产整顿,对焦煤的供应将会有一定缩减。
后期随着煤矿厂环保加码以及下游需求增加,炼焦煤供应过剩格局有望逐步扭转。近期,山西省出台了《自然保护区和全域重点保护区内矿业全退出的处置意见》,涉及山西焦煤集团的17个矿井,这17个矿井年产能4000万吨,其中炼焦煤产能约1000万吨。焦钢企业利润高企,必然导致开工率上行,对焦煤有补库需求,焦煤库存将呈现高位回落的趋势。下游焦钢企业在环保限产上或有所放松,对炼焦煤需求稳中有增,库存将会继续减少。刚性需求有所增加今冬或不再划定京津冀重工业限产比例,焦钢企业在环保限产上或有所放松。
中蒙两国的通关运输现状依然受到限制,炼焦煤进口依然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今年上半年唐山、邯郸等地GDP出现下滑现象,因而官方此时强调严禁一刀切有着重大的战略意义。汾渭平原成为散煤治理的新战场汾渭平原仅次于京津冀区域,是我国PM2.5第二高的区域,同时它又是SO2浓度最高的区域。
就地理位置来说,很多地区的工业产热区和供热区离的也并不远。因地制宜有了更多的含义李玉峰去年过了一个不用总要半夜起来伺候煤炉子的冬天,可是问题也接踵而至:一到大风天,自家的房屋虽然门窗紧闭,却总感觉四处漏风,让原本暖和的屋子需要用更多的燃气量才能维持取暖的温度。数额巨大的散煤削减的成果,直观体现是2017年北方冬季出现蓝天白云的天数多了,体现在数据上则是2017年10~12月,2+26城市中,PM2.5平均浓度较低的前3位城市依次是北京、廊坊和天津市,这些是禁煤区建设的主要区域。其次,任何高于20摄氏度的热量都能用来作为采暖热源量
自然资源保护协会能源、环境与气候变化高级顾问杨富强告诉记者,目前来看,汾渭平原煤炭消费结构与京津冀相似,京津冀区域好的实践经验如区域联防联控等可以在汾渭平原推广实施。因地制宜是散煤治理的依据。
散煤治理是煤炭清洁利用的重点和难点,随着工作的推进,其面临的难度和挑战也在加大。《行动方案》对原来的宜电则电、宜气则气补充了宜煤则煤、宜热则热。就地理位置来说,很多地区的工业产热区和供热区离的也并不远。据了解,2017年,北京地区煤改电用户累计突破100万户,京津冀及周边2+26城市完成双替代394万户,削减散煤1000余万吨。
《中国散煤治理报告(2018)》(以下简称《报告》)中数据显示,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在煤炭消费上每年大约燃烧5000万~6000万吨散煤。对此,中国工程院院士杜祥琬谈道:煤炭在中国的电力和能源转型的过程中十分重要,每个人都有获得清洁能源的权利。并且,汾渭平原已经被纳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领导小组统筹领导,且这一领导小组由国务院副总理韩正担任组长,可见国家层面对汾渭平原的重视程度。这正是2017年1月临汾酸雾事件的污染源头之一。
同时,2017年,汾渭平原区域内PM2.5排名全国后20位的城市个数由2015年的0个增加至6个,SO2年均浓度超标的3个城市均位于此。汾渭平原成为散煤治理的新战场汾渭平原仅次于京津冀区域,是我国PM2.5第二高的区域,同时它又是SO2浓度最高的区域。
而住在山区的李玉峰,过去总要早早地备足过冬用的燃煤,天一冷就得生起小煤炉。目前,我国散煤治理成效如何,继续推进过程中会存在哪些挑战,如何使不同能源在清洁取暖工作推进中发挥各自作用?本版特刊发相关报道,以飨读者。
对燃烧过程中最低效、最容易产生污染的散烧煤,一定要加快替代。能效提高的同时降低热量耗散,一举数得。从小在北京长大的农业农村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首席专家李景明结合他的经历谈道,从小学烧的煤球到中学的液化石油气再到大学的天然气,城市供暖的能源变迁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因此,集中资源大力推进散煤治理依旧是能源结构调整的首要措施。《三年行动计划》中,第十二条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在总共三十九条措施中并不显眼,却成为专家们口中的高频词。作为省会城市,西安在汾渭平原的散煤治理中可以发挥牵头作用,帮助周边地区承担更多的减排责任。
汾渭大地上,以散煤治理为突破口的各项工作逐步深入开展势在必行。这一条措施要求,重点推动北方采暖地区有改造价值的城镇居住区的节能改造,鼓励开展农村住房节能改造。
路军涛所在的晋城热电在2017年先后投资2.3亿元用于燃煤发电机组的环保设施改造,实现了脱硫、脱硝和除尘设施超低排放。也正因如此,《行动方案》规定,对以气代煤、以电代煤等替代方式,在气源电源未落实情况下,原有取暖设施不予拆除。
西安在散煤削减方面已经做了很多工作,但因为污染物的流动性,PM2.5浓度并没有降下来。江亿说:不要局限于煤、电、气,宜秸秆则秸秆,宜柴则柴也很重要。
数额巨大的散煤削减的成果,直观体现是2017年北方冬季出现蓝天白云的天数多了,体现在数据上则是2017年10~12月,2+26城市中,PM2.5平均浓度较低的前3位城市依次是北京、廊坊和天津市,这些是禁煤区建设的主要区域。他建议,对于农村地区清洁取暖来说,不仅要因地制宜,还要因时制宜、因人制宜。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副主任柴发合也表示,《行动方案》提出,2018年10月1日~2019年3月31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细颗粒物平均浓度要同比下降3%左右,推进北方地区清洁取暖仍是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的关键。《报告》指出,汾河谷地户均散煤用量高于京津冀等同纬度地区,山西户均用煤量4~5吨,且煤质较差,硫含量略高于1.5%。
这片土地总面积6.7万平方千米、位列中国第四大平原、处于煤炭产区、产业结构严重依赖煤炭、散烧煤问题突出的区域进入各方关注的焦点。目前我们的工业余热都直接排放掉,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
生态环境部相关负责人指出。《行动方案》要求,以推进清洁取暖、公转铁、企业提标升级改造为重点,深入推进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
备受关注的《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8-2019年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在9月底发布。因为柴、秸秆产在地里,颗粒化后用燃烧器烧掉,其与烧天然气的排放量相近。
同时,他认为,京津冀地区在大气污染治理路径的摸索中,城市中空气污染物的主要目标正在由PM2.5过渡到NOx。2017年1月4日凌晨,山西临汾某监测点二氧化硫浓度达到1303微克/立方米,此后十天之内,又三度破千。其次,任何高于20摄氏度的热量都能用来作为采暖热源量。全国煤炭消费占一次性能源消费的比重由前一年的62%下降至60.4%左右。
在相应的阶段制定相应的目标,对于不同的群体要有差异化的政策,在清洁能源替代过程中尤其不能太冒进和一刀切。因地制宜有了更多的含义李玉峰去年过了一个不用总要半夜起来伺候煤炉子的冬天,可是问题也接踵而至:一到大风天,自家的房屋虽然门窗紧闭,却总感觉四处漏风,让原本暖和的屋子需要用更多的燃气量才能维持取暖的温度。
俩人生活轨迹交织的点,正值《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下简称大气十条)收官之年,散煤治理行动在重点地区强势落地,北方地区农村清洁取暖开始破题。无独有偶,《行动方案》也提到要同步推动建筑节能改造,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建筑节能研究中心主任江亿认为,节能在能源结构调整中应处于首要位置,取暖时最主要的是把房子的保温性能提高。而把门窗改造一下,提高建筑节能标准,所需成本刚好与烧煤的费用相等。